香港下田記

抓緊夏天的尾巴,兩個周末在田裡的體驗

上年暑假喺瑞典農場過咗兩個星期,玩得好開心之餘又好食好住,今年無得「出走」,我就想趁呢個機會認識下香港嘅本土農業。畢竟要推崇本地製造,唔應該得個講字。

睇過關於農業嘅讀物:

  1. 香港種植(三年前出版)
  2. 來喝台灣茶
  3. 原來台灣好物這麼讚

香港出版睇到嘅好多都係政治同發展上嘅難處,而且會睇到有好多歷史遺留下來嘅問題,好多本地農產同組織可以做得有聲有色,但最後都係無奈地因為香港政策對農業嘅忽視,只能見步行步。

反觀台灣嘅出版,雖然有唔少章節實在矯情到令人尷尬,但從書中會睇得出佢地有幾支持本地生產,寫手對呢個台灣種植有幾咁自豪、同埋中間嘅研究同科技嘅運用。香港?發展商唔用嚟堆建築廢料我地已經要多謝佢嘅大恩大德了。

我手上有一條準備成為魚糧的菜蟲

主辦單位:vegecoop唇素家

我喺社交媒體上留意咗好耐,直至佢搞呢個工作坊嗰陣,我睇店家介紹先知原來佢係以前曾經共事嘅同學。大家在校外都繼續用唔同方法參與social goods,不過佢嘅參與同commitment實在比我多太多,所以我一直都好佩服佢。最近佢就去咗英國進修,佢嘅店家帳號暫時轉為分享英國農墟生活(其實我係瑞典都一早應該做啦),要移民嘅可以留意下。

https://www.instagram.com/vegecoophk/

工作坊

工作坊分成三部份,先係農田導賞,參觀歐羅有機農場全貌,再一齊清理雜草兔絲子。之後大家聚返一齊靜修寫作,最後就係圍爐讀書會。

村姑一枚。

靜修的迷思

靜修嘅實際做法就唔詳談喇,以下係我自己試驗完嘅一啲感覺:

見到其他人完成靜修之後好滿足,覺得認識到自己內心想法,我反而有啲驚訝。當然我為佢地感到開心,但同時我唔能夠從一啲表面嘅問題輕易去了解自己更多。

我相信靜觀對唔少人有效,不過我喺不同場合試過一兩次都唔係好click到,去唔到嗰種「了解自己內心想法嘅」的境界。反而我自己一個坐cafe、搭車唔睇電話、自己靜靜地寫日記嘅時候先會更加能夠挖出唔同嘅諗法甚至加以拓展。甚至無咩靈感嘅時候,我從睇書見到其他人嘅諗法,反而有機會反思下自己係咪有類似嘅特性而不自知。

迷你讀書會

讀書會嘅成效同氛圍,取決於在場嘅人對課題有幾熟悉,同埋佢地有無能力同willingness積極參與討論。

今次嘅主題係共購,由於自己喺學校有第一身經驗,所以要理解當中嘅理念難度不高,亦都算ready去討論;參與嘅人亦有兩位初中學生,似乎係被佢地家長半推半就咁參與,於是都感受到佢地對呢個主題興致缺缺。我自己本來期待有多啲關於共購體驗嘅交流討論,但最後因為工作坊超時,而且用咗唔少時間去解釋共購同團購嘅分別,就無咩機會深入討論,都係有啲可惜。

艾草手工皂,艾草係由本地農場種植的

假日農場

後來喺網上見到有另一個人招募農友,向佢了解多少少之後就周末去參觀佢塊農田。

從錦上路站步行出發,途中都有好靚嘅風景,亦都有更大型嘅生產型農場。不過去到發現農田實在唔大,係一個出租嘅假日農場嘅其中一條田,有其他正職農夫幫手喺其他日子灌溉,而對方夾租農田嘅要求都係每星期去輪流望一望就可以。

過程中五個人一齊清理雜草,翻鬆泥土,培植新苗,施肥。感覺同自己喺瑞典農場嘅經驗,但全程workload細好多,同埋有多幾個人一齊分擔。一路處理農務嘅時候,都睇到其他參加者幾鍾意呢個農務體驗,覺得好接近大自然。可能呢個勞動對佢地黎講算係meditation?

不過我想做多少少體力勞動,一啲短期但intense嘅經驗,從更加有經驗嘅生產中學到更多農業知識,藉機了解香港農業嘅landscape。所以呢種導賞團形式、非常小型嘅體驗就唔係好啱自己了。但也不得不讚嘆對方喺媒體上嘅介紹,令多啲未落過田嘅文青文中有興趣去了解在地耕作都係好事。

日後打算

既然喺瑞典試過一次農務體驗,我都想喺香港體驗返一次,睇下香港耕田仲有無咁浪漫。不過喺香港就有土地問題,唔會好似打工換宿咁樣可以同農夫住埋一齊。

早前有朋友聯絡到一個家庭農場可以俾我咁樣嘗試做義工,不過就唔可以留宿,要每日都要搭四個鐘來回錦田。如果每日commute咁長時間入農場做嘢嘅話,我又無咁大信心自己可以堅持呢個生活一個月了。

後記

文章九月寫成,鄙人放飛自我到十二月,最後都係無再去做農夫。可能真係因為土地問題,可能我只係高估左自己想參與呢樣嘢嘅程度。

又同寫文一樣,每年都ff自己下一年會打出幾多篇文章分享自己嘅經歷同想法,到左今年因為疫情同學業結束嘅關係,我理應空出好多時間整理以前嘅經歷同資料,但最後嘅產出比以前更少。

Medium membership

又到年尾喇,又係考慮年度會藉嘅時候。自己少output加上收稅之類嘅不停改制,文章收入一早就不足以支撐年費。不過今年錢銀上鬆動少少,決定俾錢嘅主要原因係懶多過佢值得俾。

Medium上嘅作者有去有留,呢幾年都認識咗一啲算係有少少交情嘅網友,因為個網太shit而斷開同佢地嘅聯繫又唔值得。

我地的確應該理性地考慮邊個平台嘅功能、回饋對作者最好,但有時人嘅行為就係惰性使然。我轉去Matters/Mewe/wordpress,有幾多人會真係會因為我而轉場?其他平台嘅好處,又值唔值得我花費時間心力轉場再重新習慣使用方法同讀者群嘅交流模式?

上次講過覺得自己唔deserve monthly subscription嘅收入,因為自己不能commit之後可以有幾多有價值嘅產出。但如何提供有效而方便嘅渠道,俾讀者放下拍手以外嘅appreciation,而又唔使未睇先收錢,就真係要繼續研究的課題了。

--

--

Hadesophic 數字妹

寫寫咖啡旅遊四拍文具社會創新生產力。鍾意捉錯別字,唔好介意:D Volunteering ¦ stationery ¦ ethical purchase ¦ travel ¦ Racketlon player | languages | hadesophic@gmail.com